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喜迎二十大】热烈祝贺我校曹静杰教授、李英杰教授分别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

发布时间:2022-08-21

经河北省地质学会推荐,中国地质学会评审,我校曹静杰教授荣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荣誉称号,李英杰教授荣获“第三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荣誉称号。

为表彰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及学风的40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工作者,向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百年献礼,中国地质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的申报推荐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申报者公示、评审等严格的评选程序,决定授予曹文庚等4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荣誉称号。

为表彰在我国地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女性地质科技工作者,向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百年献礼,中国地质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三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的申报推荐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申报者公示、评审等严格的评选程序,从全国地质行业各部门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勘一线企事业单位推荐的候选人中评选产生了10名获奖者。

文件指出,荣获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的获奖者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是我国地质科技和地质找矿战线中的杰出青年代表和杰出女性科技工作者代表。希望全国地质工作者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物简介

曹静杰,男,1982年8月出生,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现为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河北省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负责人、河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做博士后一年,与国内外多个一流学术团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曹静杰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7项,包括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优秀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一等资助,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在地震信号处理领域,曹静杰教授提出了多种地球物理稀疏反演模型和算法,提出了具有工业化前途的分段随机采样方式,提出了多种自适应地震信号重建与去噪方法,首次将一种低冗余曲波变换引入地震信号处理领域,提出了多种地震信号重建模型和算法,提出了人工智能混叠震源信号分离方法,在重要国际学术刊物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Geophysics,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等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4项,获省部级奖2项,2022年入选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地空间探测开发分会理事、EI期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核心期刊《石油物探》编委、河北省侨联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英杰,女,1976年9月出生,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河北地质大学教授,现任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黄大年式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河北省一流学科负责人,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河北省科协常委,中国地质学会青工委委员,河北省地质学会理事。16年来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蛇绿岩研究。先后主持3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蛇绿岩专题填图项目等20余项。首次发现内蒙古迪彦庙蛇绿岩带和前弧玄武岩系,建立了较齐全的岩石组合层序,填补了中亚造山带东段前弧玄武岩系野外识别空白,揭示了洋内初始俯冲作用与岩浆源区的内在联系,为古大洋初始俯冲精细过程研究提供了范例。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1篇,包括国际知名刊物《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ondwana Research》等10篇SCI论文。2019年被遴选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为我国唯一女性入选者。2017、2020年连续两次获河北省模范教师称号。2021年获评河北省“最受关注的科技创新人物”、河北地质大学首届“山海学者”称号。2022年被评为“河北省三八红旗手”、获评中国地质学会“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